查看原文
其他

群岛 | 周贤:「魔力块」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,也是习得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

周贤 群岛大学
2024-08-27

关于教育3.0的42个大问题 No. 1
教育3.0里的“魔力块” 有什么用?
为何是教育3.0体系里重要的元模块之一?
by  周 贤
熟悉群岛的小伙伴都知道,在每一次教育3.0 的学习过程里,经常会出现一个高频词 “魔力块 (Magic Brick)” ;我们会听到学友们冒出一句又一句:“我要发起XX魔力块;我要做XX魔力块的魔主;我要参加XX人的魔力块...  ” ——
什么是教育3.0 的“魔力块” ?
魔力块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,也是习得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。
简而言之,魔力块就是:

1)一个人可以发起任何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主题,

2)诚挚的邀请同样对此感兴趣的伙伴参加,

3)共同走完一个阶段性学习旅程,

4)过程中一起复盘、分享彼此收获

的全过程。 
一个魔力块的学习内容是自由的,学习时长是自由的(有可能快闪式的半个小时;也有可能长达半年...),学习方式是自由的, 学习评估也是自由的..…… 自然,发起这个魔力块的主理人就是 “魔主” 啦。
可能有些教育者会好奇,这不就是让学生自己发起个小活动吗?在课堂上有时间就做一做,没时间就不做;和好的教学设计有什么关系? 


年轻的艺术家葛宇路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培训老师,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:
“我对当年艺术班里有个女孩的印象特深,她拍桌子质疑老师说:“你为什么不教我们PS(一种修图工具)?是不是不会?不要再讲这些乱七八糟的艺术欣赏,你都讲了半个小时了。” 
老师问她为什么要学PS,她回答说要开淘宝店,就要学这些技能,其他的不用管。
女孩的这种观念或许是目标过于清晰导致的。目标清晰或者过程明确本身不是一件坏事;然而,当遇上一种新的可能性的时候,他们都会选择拒绝。所以我到现在为止,也蛮警惕这种过于清晰的目标带来的一种对可能性的下意识拒绝。
艺术精彩的地方,或许并不完全在于结果和过程是否如预期般的发生;反而可能是去根据现场的规则与回应不断调整,去对作品进行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尝试。任何的不确定或者新的张力,也可能让作品变得更精彩。”
如果把葛宇路描述中的“艺术” 换成“教育” 两个字,本质是一样的 —— 因为,教育和艺术一样,都应该是一场 “关于人的设计” 。 
人是多元的,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情和喜好;人是动态的,会随着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;从而人又是复杂的,并总是尝试着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去迎接复杂,理解复杂。哪怕是一个婴儿、一个小朋友,其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,亦是如此。
一场教育3.0的学习过程,是生发的、流动的、带有不确定的… 即有坚定核心,又有留白和涌现,好奇不断,情感自然,人们逐步进入,并在其中自在的散步、从容的探索…
而承载这些留白和涌现的设计元模块之一,就是学习者可以自由发起、共创共学、认真迭代的「魔力块」。



为什么魔力块如此重要呢?
我在18年写过一篇关于群岛大会的文章里,和大家谈到教育3.0的应用理念之一或者原则之一就是「自由涌现」和「意外之得」。
英国作家诗人塞缪尔.约翰逊在关于城市的论述中说到:“若大量的人自由聚集在一个集中的区域,就能发生一场空前的知识大爆炸” —— 因为这样的聚集,将催生一种被称为“意外之得” (Serendipity) 的偶发性学习形式。人们会进行主题交谈,会分享彼此感受,会互相问答,会有一种冲动 —— 想和其他人探讨点什么创造点什么感受点什么的冲动。
Serendipity这个词语其实是一个杜撰词,缘起于斯里兰卡的古称:Serendip (锡兰)。有一个神话故事讲述的就是三个波斯王子去锡兰岛探险,在路上他们总能因为意外或者聪明才智,发现一些事先并没有刻意寻找的,然而却有价值或者有意思的事物。"Serendipity" 指的就是“意外发现珍宝、幸运的发现、惊喜”等含义。
—— 怎么让Serendipity发生呢?魔力块就是一个载体,而每个魔力块叠加起来,构成了我们成长的「黄砖路」(点击见另外一个教育3.0元模块:黄砖路的介绍)。
在学习过程中,自主发起魔力块就是一个主动使 Serendipity 发生的过程,看看各种意外之得将如何促发彼此的成长和愉悦。
(群岛线下营时,大家正在发起&报名不同魔力块)
然而,发起一个魔力块并没有那么的容易— 可能说不清楚到底要干吗,可能发出来之后会害怕没人参与,可能刚做就没了兴趣,也可能最后潦草了事自己都无法面对....  
我们从小就没有“自主学习”的体验,没有被给予过这样的空间,更谈不上去不断练习 “自己如何能够促进自己的学习,如何主动做点什么促进社群的成长,如何能够让自己和参与者都感受到那份意外之得....” 的综合能力。在二十多年的所谓“标准学习生涯”里,从方向到内容到方式到评估... 所有与学习有关的事情都是被安排被规定甚至被规训的。
及至长大,哪怕已经成年,很多人都较难在一个社会中,或者在人群里自主自信的去发起点什么;人生过半,或许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;我们很想做一个终身学习者,然而还是会习惯于等着被安排,满足于随大流就好,或者偶尔有机会自己探索一些什么的时候,又总担心出错丢脸...
同样,作为一个教育者,去支持这样的“自主学习”发生,让更多的魔力块在自己的教育场景中有效的涌现,也不容易。偶发性学习形式并不意味着 “随意发生,溜西瓜皮”,更不是 “老师不用做任何底层设计,只要让学生想干嘛就干嘛,学习自然就发生了” —— 
一些教育者既不想做死板的传统设计,但又吃不准该如何设计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,于是把 “不做准备,过程无为,结果无谓” 美其名为 “支持学生自由学习”。
其实,真正有效的偶发性学习的背后,还要加上与之匹配的系统性星河、敏捷、垫砖、最小全局认知等元概念,才能回应教育3.0的观念体系,并成为动态支持的教学指引。
(在群岛,孩子也可以主动发起魔力块)
前几天看到武汉知名作家李修文的一段访谈,他谈到 “一个人终身的功课,就是捍卫自己的天赋”,我特别认同这个理念 —— 其实,这也是“魔力块” 这个概念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魔力:「让每个孩子从小就学会 “保护自己的乐趣,捍卫自己的天赋” 」 ——
我自己知道我感兴趣的是什么,我还尝试着去探索它,我愿意邀请小伙伴和我一起去面对更大的世界;无论成功还是失败,我都会用更丰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过程;我还在其中发现了下一段学习旅程可以开启的机会,我隐约的感知到了自己的特质和天赋,似乎知道了成长方向可以是什么样...  

同时,发起一个魔力块又没有那么的难 —— 回到作家李修文的另外一段话,他说:在过去传统的剧团里头,所有剧团的墙壁上都要挂一句话,叫「拳打脚踢先上台」 ——魔力块也是一样。
一个符合教育3.0理念的教学设计,应该能够鼓励学习者们在过程中敢于尝试魔力块,并帮助学习者去不断提升“成为魔主” 的能力 — 由此,又进一步促进了一个教育3.0 应有的学习环境。
亲爱的教育者,你准备好了吗?这个月你将为自己的学习发起一个什么样的魔力块?你又将如何支持你的学习者发起第一个魔力块?
好,让我们一起唱这首《魔力块之歌》吧 —— 

我是一个魔主,

我有一条自己的学习之路,

我将勇于挥洒自己的天赋;

我还会邀请更多的伙伴加入;

让我们一起施展魔力,

让这个世界更加神奇。






 群岛大学


        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,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.0过程中的观察、实践和思考,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、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。


在群岛,我们共创学习之道

在群岛,没有人是一座孤岛


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群岛大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